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发表主题演讲

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蔡江婷讲话

2012年4月7日,由《当代金融家》杂志社和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暨2011最佳中小银行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好苑建国酒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蔡江婷,以及包括长安银行在内的国内数十家中小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及代表等近200余人出席会议,并围绕中小银行“转型和差异化”的主题展开了研讨、辩论和交流。会上,揭晓了2011年最佳中小银行评选活动结果,我行凭借在风险管控方面的突出表现,被授予“最佳风险管理银行”荣誉称号。
2011年最佳中小银行评选活动是专家评审委员会从服务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市场影响力、创新,以及卓越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候选银行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对参选银行的金融数据和参评资料的分析、研究、挖掘和评选,本着公平公正与权威的原则,专家评审委员会最终授予长安银行等26家银行为2011年最佳中小银行,其中最佳创新精神银行4家,卓越发展银行5家,最具市场影响力银行5家,最佳风险管理银行5家,最佳服务中小企业银行7家。
蔡江婷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但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银行思考思路趋同,市场定位大中小全方位发展,客户、产品与服务没有差异,也没有特色,主要依靠过度消耗资本,信贷规模发展模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利差,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现在已经显现。她强调,虽然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启动,但是中小银行始终面临稳定市场的压力,同时负债成本显著上升,部分银行不得不以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受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的规模扩张受到限制,近年来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控制在20%左右,决定了银行不能无限度放贷,很多银行围绕规模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这些非信贷业务风险比较高。去年下半年,银监会下发了银行支持企业金融服务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批量的分支机构,还有批准发行小微企业债,在资本充足率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也给予了一定的容忍度。从政策出台到目前为止,银监会已经批准了12家中小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专项金融债,小微企业的风险优惠政策也将在今年二季度真正落实。
作为合并重组机构,开业以来,我行把有效防范风险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去年以来,我行在积极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出台《长安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明确我行风险管理的原则、策略、组织架构等,以及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工作重点;二是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全行的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其中特别强化了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三是在全辖深入开展了“内控建设年活动”,完善了风控制度和机制。重点工作实践,集中对已出台的200多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修订,完善了风控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了风险防控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防控落实机制、案件防控承诺机制、违规问责追究机制、案件防控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等,为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四是整合了检查监督资源,强化了内部审计、检查监督、员工教育及问责追究工作,使各级行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创造性的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和党(纪)委4个层面构成的7道内控防线体系,完善和强化了风险管控和内部监督机制;六是进一步明确了风控工作的重点,坚持从抓基层、抓高管、抓检查、抓问责、抓督查等重点环节着手,进一步提升了驾驭风险和管控风险的能力;七是制定了案件防控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并积极监督落实分支机构安防目标管理责任,加快营业机构硬件设施的安全改造和达标工作,有效防范了案件的发生。目前,我行已初步构建起了教育、防范、排查和问责为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较好地把控了经营风险,提升了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
此次荣获了“最佳风险管理银行”的荣誉称号,是对我行在风险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行的鞭策。全行上下要以此次获奖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一系列安排和措施,不断提升我行的风险防控水平。